关键词:
音乐赋
《洞箫赋》
语词
名物
思想
地位
摘要:
王褒《洞箫赋》是中国现存第一篇保存完整的音乐赋,被萧统《文选》首载其“音乐类”。《洞箫赋》以音乐作为描写对象,其叙述了乐器的制作工艺、演奏方法等,开创了后世音乐赋的写作范例,在音乐赋史上意义重大。目前学术界对《洞箫赋》的研究多集中于作品系年、体制、思想内容等方面描写,而从文本自身出发对《洞箫赋》的艺术创作进行探讨的却少之又少。故本文将回归到创作本身,从创作语用的角度对王褒《洞箫赋》研究。而研究主要涉及对赋文版本校勘、语词祖述、名物考述等几个方面展开探究。本文第一章主要对音乐赋的起源进行考察。论述音乐赋的起源问题,关于音乐赋的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枚乘《七发》之“首发”,其对汉代及后世的音乐赋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次论述王褒《洞箫赋》继承了《七发》的创作模式,使得创作模式得以固定下来,由此音乐赋的创作传统得以形成。第二章对《洞箫赋》的版本进行校勘,主要分为两节进行论述。首先对《洞箫赋》的版本整理,包括对王褒作品存佚情况进行研究、梳理《洞箫赋》的收录和版本流传情况及注本进行探究。其次校勘中《洞箫赋》中的异文情况。萧统将王褒《洞箫赋》选入《文选》后,其版本纷繁复杂,《洞箫赋》各版本之间存在赋文的差异,对《洞箫赋》进行异文校勘,梳理其出现的脱、衍、讹、倒等异文现象。第三章将对《洞箫赋》语词祖述及联绵字进行考述。通过对王褒《洞箫赋》中的语词进行罗列、分类,将其分为经书类、史书类、诸子类、辞书类等类别,而透过赋中语词祖述的状况,可以看出王褒的思想与学养,并探讨其文化趋向;此外从字本位的角度考述《洞箫赋》的联绵字。第四章对《洞箫赋》的名物进行考察。首先对《洞箫赋》中的“洞箫”进行考述,主要包括对“洞箫”的来源、演奏技法、形制特性、适用场合等方面。其次,将赋中的名物予以分类,并且将各类名物置放在具体的创作场景、语境中予以考述,探索王褒名物的征用状况、铺陈用意以及内在文化意蕴。第五章对《洞箫赋》创作过程中“虚实”艺术进行论述。《洞箫赋》是赋史上第一篇保存完整的乐器赋,其借鉴了《七发》中音乐创作模式并加以完备,使得音乐赋的创作模式得以固定下来:即铺排材质生长环境、器材的制造和装饰以及对美妙乐声的描绘。继王褒《洞箫赋》之后,马融的《长笛赋》、嵇康的《琴赋》等音乐赋都沿用这一创作模式。而在创作过程中《洞箫赋》运用了“凭虚”“征实”的艺术手法对材质的生长环境、器物制作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描写。第六章对《洞箫赋》流传影响及其赋史地位进行论述。王褒《洞箫赋》是赋史上第一篇保存完整的乐器赋,其借鉴了《七发》音乐描绘的结构,对后来音乐赋的写作模式具有示范性的作用。《洞箫赋》被萧统载入《文选》,并随着《文选》的发展得以流传。历来的学者对《洞箫赋》多有评价,或对其创作主旨进行讨论、或者讨论其艺术手法,或对题材进行研究。此外,《洞箫赋》中的遣词造句亦是赋家精雕细琢而成,其注重声韵,讲求句式的骈偶特征,极大的推动了后世辞赋骈偶化的进程,对后来音乐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