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苯
职业健康检查
血常规检查
摘要:
目的对泰兴市苯作业人群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苯的职业危害预防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选取2023年泰兴市参加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3699名接触苯作业的一线工人作为观察组;另外在该平台选取同期参加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不接触苯及其他血液毒性物质的电工作业、机加工作业及后勤工人共3700名作为对照组,对一般项目指标及血常规关键指标进行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23年泰兴市共调查观察组3699人,对照组3700人,观察组中血常规和肝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白细胞计数(χ^(2)=10.196,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χ^(2)=4.083,P=0.043)、血小板计数(χ^(2)=8.966,P=0.003)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中白细胞计数异常率在接害工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率在性别、接害工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异常率在企业规模、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小微型企业(OR=1.125,95%CI:1.102~1.379,P<0.001)、女性(OR=1.029,95%CI:1.007~1.051,P<0.001)是血小板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1.104,95%CI:1.091~1.299,P=0.008)和接害工龄越长(OR=1.121,95%CI:1.193~1.247,P=0.005)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23年泰兴市苯作业人群中有21.2%的工人出现血常规指标异常,受企业规模、性别及接害工龄的影响,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在平时的生产活动中应加强对苯职业危害的预防。